
高血压在中医理论中归属“眩晕”、“头痛”范畴,病机多变。结合我多年经验总结发现,临床上常见气血亏虚与肝肾阴虚两种证型,治法也不一样,需要辨证施治。
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两个针对此类型的方子,辨证使用,气血补足了,血压才会降!
方一:益气养血平肝汤(气血亏虚型高血压)
分析:气血不足,清窍失养,故发眩晕;血不养心,则心悸失眠;肝失所养,虚阳上扰,导致血压升高。其眩晕常在劳累后加重,面色多苍白或萎黄。
益气养血平肝汤组方:黄芪30g:大补脾肺之气,以资气血生化之源。
党参15g,白术12g:助黄芪健脾益气。
当归12g,熟地15g:滋阴养血,使气有所附。
白芍12g,川芎9g:养血柔肝,行气活血。
天麻9g,钩藤15g:平抑肝阳,息风止眩,针对性降压。
茯苓15g,远志6g:宁心安神,改善睡眠。
方解:本方以黄芪、党参、白术益气健脾,当归、熟地、白芍滋阴养血,共奏气血双补之功,治其本虚。佐以天麻、钩藤平肝潜阳。
患者案例:
王先生,68岁,高血压病史5年。常感头晕目眩,尤以劳累后为甚,伴有心慌、乏力、面色无华、睡眠差。舌淡苔白,脉细弱。血压150/92 mmHg。
证属气血亏虚,清阳不升。予“益气养血平肝汤”7剂后,眩晕、乏力大减,睡眠改善,血压稳定在138/85 mmHg左右。
方二:滋水涵木降压方(肝肾阴虚型高血压)
分析:此类型患者多因久病或房劳过度,耗伤阴精。肝肾阴虚,不能制阳,导致肝阳上亢,虚火上炎。表现为眩晕耳鸣、腰膝酸软、口干咽燥、五心烦热等典型阴虚内热之象。
滋水涵木降压方组方:枸杞子15g,熟地18g:滋补肾阴,填精益髓,为“滋水”之本。
山茱萸12g,山药15g:助君药滋补肝肾之阴,固涩精气。
龟甲15g(先煎),白芍12g:滋阴潜阳,柔肝息风。
丹皮9g,茯苓12g:清泄虚火,健脾渗湿,防滋腻碍胃。
石决明30g,夏枯草9g:清肝火,平肝阳,直接针对高血压之标。
方解:本方以枸杞、熟地、山茱萸等大量滋腻之品填补真阴,是为“滋水”;配合龟甲、石决明等质重沉降之药潜镇上亢之肝阳,是为“涵木”。佐以丹皮清虚火,夏枯草清肝热,共奏滋阴潜阳、清肝降压之效。
患者案例:
李女士,52岁,高血压病史3年。主诉头晕耳鸣,腰膝酸软,手心脚心发热,夜间尤为明显,伴有口干、失眠。舌红少苔,脉弦细数。血压156/95 mmHg。
证属肝肾阴虚,肝阳上亢。开了“滋水涵木降压方”2周后,耳鸣、烦热感减轻,睡眠转佳,血压降至142/88 mmHg。嘱其忌辛辣、节熬夜,后有继续巩固了一段时间。
温馨提醒:以上方剂仅为中医知识科普,个体情况千差万别,切不可自行抓药服用。用药前务必咨询专业中医师,在四诊合参、辨证论治指导下进行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股票配资网站,炒股配资入门知识网,配资实盘排名一览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