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咱们接着拆解脉诊里另一个关键部分——脉体。简单说,脉体就是摸脉时能感觉到的脉搏“形态”,比如它是粗是细、是长是短、摸着手硬还是软,跳得顺不顺畅。这些看似细微的差别,其实直接能反映出身体里气血够不够、血管通不通,以及阴阳平衡的状态,就像通过“脉搏的外形”给身体做初步“体检”。 一、脉体粗细:看气血够不够“充盈” 脉体的粗细,核心是判断身体里气血的“储备量”。气血足,脉道就填得满,脉体自然显得粗;气血虚,脉道空了一块,脉体就会变细。 1. 洪脉:像“涨水的大河”,又宽又有力 - 手感特点:摸上去脉特别宽,能填满手指,而且跳得很有劲,像夏天暴雨后涨起来的大河,势头十足。- 背后原因:大多是身体里有“实热”,比如发高烧时,热邪会推着气血拼命跑,把血管撑得更宽,气血也更充盈,所以脉才又大又有力。- 怎么区分:关键看“又大又有劲”。如果只是脉宽,但摸着手软、没力气,那不是洪脉,反而可能是虚证,别搞混了。- 身体信号:通常对应发高烧、口干舌燥、脸通红这些“上火”的症状,是实热证的典型表现。 2. 细脉:像“细线”,又细又软 - 手感特点:脉特别细,摸上去像一根轻轻搭在手上的细线,得仔细找才能感觉到。- 背后原因:有三种常见情况:一是血少了,填不满血管;二是阳气弱了,没力气把气血推到血管里;三是身体里有湿,像给血管“挤了一下”,让它变窄了。- 怎么区分:重点是“细”。别和“微脉”(细到快摸不到)、“弱脉”(又细又沉)弄混,细脉只是形态细,不一定快摸不到或位置深。- 身体信号:可能是血少(比如头晕、脸色白)、阳气虚(比如怕冷、没精神),或者有湿气(比如身体沉、大便黏)。 3. 微脉:像“快断的线”,细到快摸不到 - 手感特点:比细脉还细,跳得特别弱,有时候感觉有,有时候又没了,得屏住呼吸仔细摸才能勉强察觉到。- 背后原因:要么是阳气快耗光了,要么是血快枯竭了,连推动脉搏跳动的“动力”都快没了,脉气几乎要断了。- 怎么区分:是细脉和弱脉的“升级版”,核心是“弱到快消失”,比细脉更难摸,比弱脉更无力。- 身体信号:这是比较危险的信号,通常说明病情很重,比如长期重病后阳气衰竭,或者大出血后血快耗完了。 二、脉体长短:看脉气能“伸”多远 正常的脉,能在手腕的“寸、关、尺”三个位置都摸到,长度刚好。如果脉超过这三个位置,就是“长脉”;没到这三个位置,就是“短脉”,反映的是脉气能不能“充分伸展”。 1. 长脉:像“超出边界的尺子”,能摸到三个位置以外 - 手感特点:脉特别长,除了寸、关、尺三个常规位置,往手腕上下延伸一点还能摸到,像尺子超出了原本的刻度范围。- 背后原因:两种情况:一是身体里有实热或阳气太盛,推着脉气“往外扩”,能伸得更长;二是少数健康人,天生气血足、体质好,脉也会偏长,这是正常的。- 怎么区分:关键是“纵向长”(上下延伸),别和洪脉搞混——洪脉是“横向宽”(左右摸着宽),长脉是“纵向长”,方向不一样。- 身体信号:如果是病理性的,通常对应阳气过盛(比如脾气暴躁、面红目赤)或实热证(比如发高烧、烦躁);如果是健康人,就不用在意,说明体质好。 2. 短脉:像“没拉满的皮筋”,摸不到三个完整位置 - 手感特点:脉特别短,比如只能摸到关部,寸部或尺部摸不到,或者三个位置都只能摸到一点点,像没拉满的皮筋,伸不开。- 背后原因:要么是虚证——气虚或血少,脉气没力气“伸展开”;要么是实证——身体里有痰、有瘀血,把脉气“堵”住了,让它没法延伸。- 怎么区分:重点是“纵向短”,别和“沉脉”弄混——沉脉是位置深(得按重才能摸到),但长度是正常的;短脉是位置不深,但长度不够。- 身体信号:虚证的话,可能是气虚(比如容易累、气短)或血少(比如头晕、月经量少);实证的话,可能是有痰(比如咳嗽痰多)或有瘀血(比如身体某个地方痛、按着重)。 三、脉体软硬:看血管“紧不紧”“弹不弹” 脉体的软硬,其实是摸血管的“紧张度”和“弹性”。血管绷得紧、摸着手硬,说明脉道紧张;血管松、摸着手软,说明脉道松弛,背后和邪气、气血状态都有关。 1. 濡脉:像“泡软的海绵”,浮在表面还软 - 手感特点:脉的位置比较浅(轻轻摸就能摸到),而且又细又软,像泡过水的海绵,没什么弹性,按下去就瘪了。- 背后原因:要么是身体里有湿,湿气把血管“泡软了”,让它变松弛;要么是气虚,没力气把血管“撑起来”,所以摸着手软。- 怎么区分:要同时满足“浮(位置浅)、细、软”三个特点,别只看细——单纯的细脉不一定软,也不一定位置浅。- 身体信号:可能是有湿气(比如身体沉、舌苔厚腻),或者气虚(比如没精神、容易出汗)。 2. 弦脉:像“绷紧的琴弦”,又直又硬 - 手感特点:脉摸上去特别直,而且硬邦邦的,有紧绷感,像按在刚调好的琴弦上,手指能明显感觉到“紧张”。- 背后原因:实证的话,可能是肝气郁结(比如老生气、情绪低落),或者有寒邪(比如怕冷、手脚凉),让血管绷得紧;虚证的话,可能是肝肾阴虚,没法“滋润”血管,导致血管变僵硬。- 怎么区分:关键是“直且硬”,别和“紧脉”搞混——紧脉是像绳子绞着一样,有“拘急感”;弦脉是直挺挺的,更偏向“硬”。- 身体信号:可能是肝气不舒(比如胸胁胀痛、爱叹气)、有寒证(比如怕冷、肚子疼),或者肝肾阴虚(比如腰酸、口干)。 3. 革脉:像“空壳的鼓”,外面硬里面空 - 手感特点:脉的位置浅(轻轻摸就能摸到),摸上去外壁硬邦邦的,但按进去感觉里面是空的,没有实在的力量,像敲一个只有壳的鼓,外面硬、里面空。- 背后原因:主要是精血亏虚,血管里没足够的“东西”填满,同时阳气又浮在外面,把血管外壁“撑得硬”,但里面其实是空的,形成“外硬内空”的状态。- 怎么区分:核心是“外硬内空”,别和弦脉弄混——弦脉是里外都硬,有实在的力量;革脉是外面硬,里面没力气,是空的。- 身体信号:属于虚证里比较重的情况,通常是精血耗得比较多(比如长期生病、产后失血),同时阳气浮在外面,说明身体虚损得厉害。 四、脉体流利度:看气血“流得顺不顺” 脉体的流利度,就是摸脉时感觉脉搏跳得“顺不顺畅”。气血在血管里跑得顺畅,脉就跳得滑溜;如果气血被堵了,或者没力气跑,脉就跳得磕磕绊绊。 1. 滑脉:像“珠子滚过手指”,又顺又滑 - 手感特点:脉搏跳的时候,感觉像一颗光滑的珠子从手指下面滚过去,往来特别流利,摸着手感很圆滑,一点不滞涩。- 背后原因:有两种情况:一是实证——身体里有痰、有积食,或者有实热,这些“实邪”推着气血跑得更快、更活跃,所以脉跳得滑;二是虚证——气虚没力气“管住”痰湿,痰湿多了也会让脉变滑,但这种滑脉摸着手软、没力气;另外,健康的年轻人或孕妇,因为气血足,脉也会偏滑,这是正常的。- 怎么区分:重点是“跳得顺”,别和洪脉弄混——洪脉是“形态宽”,滑脉是“动态顺”,一个是外形,一个是跳动的感觉。- 身体信号:病理性的话,可能是有痰(比如胸闷、痰多)、积食(比如肚子胀、不消化),或者实热(比如发高烧、口渴);如果是年轻人或孕妇,就是正常的,不用担心。 2. 涩脉:像“沙子磨过手指”,又滞又涩 - 手感特点:脉搏跳的时候特别不顺畅,感觉像有沙子在手指下面磨,或者像水流过有石头的小溪,磕磕绊绊、迟滞不畅。- 背后原因:要么是虚证——精血少了,没法“滋润”血管,气血跑不动;要么是实证——气堵了、有瘀血,或者有痰,把血管“堵”住了,气血过不去,所以跳得涩。- 怎么区分:核心是“跳得涩”,别和细脉弄混——细脉是“形态细”,但跳得还顺畅;涩脉是“流利度差”,哪怕脉不细,跳得也磕绊。- 身体信号:可能是精血少(比如头晕、头发白),或者气滞血瘀(比如胸口痛、身上有瘀斑)、有痰浊(比如咳嗽痰多、身体沉)。 五、脉体小结:一张“脉搏形态对照表” 其实脉体的粗细、长短、软硬、流利度,就像从四个不同角度给“脉搏画像”,把这些特点拼起来,就能大概知道身体里气血、脉道的情况: - 脉粗、脉长:大多是实证、热证,说明身体里“邪气盛”或气血太足;脉细、脉短:大多是虚证,说明气血不够或脉气没力气。- 脉软:多是虚证(比如气虚、血少)或有湿邪,血管没力气“绷紧”;脉硬:多是有邪气(比如气滞、寒邪)或肝肾阴虚,血管“绷得紧”。- 脉流利(滑脉):多是实邪(痰、积食、热),气血跑得活跃;脉不流利(涩脉):多是精血少或有堵塞(气滞、瘀血),气血跑不动。 搞懂这些脉体特点,再结合平时的症状,就能对自己的身体状态有个初步判断。比如摸出脉又细又软,还总觉得累,那可能是气虚;摸出脉又涩又硬,还老胸口痛,那可能是有瘀血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股票配资网站,炒股配资入门知识网,配资实盘排名一览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